免費論文查重認準CNKI論文查重,專為高校論文檢測、畢業論文查重、碩士論文查重誕生的論文檢測入口平臺,CNKI論文查重系統涵蓋海量的數據庫,為畢業生解決各種煩惱,論文查重軟件免費為各種有論文檢測、論文查重需求的人提供,論文查重認準CNKI查重!
發布時間:2023-02-09 23:55:44 作者:知網小編 來源:m.elxoepd.cn
第六種行為是圖像剽竊(Image plagiarism),即使用他人的圖片或視頻但沒有得到許可或加以引用。 學術剽竊的后果就是斷送自己以及相關人員的學術生涯。 現在這個時代的學術圈,憑借一個名字就能把一個人查個底朝天。
根據學術界的通行規則,剽竊、造假、一稿多投等均屬于學術不端行為。 不知出于何種動機,主要以賀海波為第一作者的這批涉嫌學術不端的論文,署名形式不斷變換。 以李連達為例,他的名字出現在國外學術期刊上就有下列多種拼寫法:Lianda Li、Lian-Da Li、Lian 、LIAN-DA LI、Li LD等,包括他的課題組實驗室主任吳理茂博士在內的研究人員,署名形式也都與此相似。 一位熟知內情的學者認為,如果來自同一課題組的學術論文存在編造實驗數據或者將一次實驗復制到多個論文中,那么,只有將這些論文全部檢索出來進行比對才能發現問題。 而使用這種令人眼花繚亂的署名,可以躲避在Pubmed (世界最大的美國國立圖書館科學論文數據庫)上的檢索。
對于國內研究生來說,什么是學術不端行為? 范圍可能有點大,但還是希望能得到各路大咖的多角度為我們這“學術小朋友”的科普。 “Plagiarism”是撤稿最常見原因之一,簡單理解就是“抄襲”或“剽竊”。
抄襲主要指抄襲者將被抄襲者的文字,不加修改地移入自己的論著,并當作自己的成果發表;剽竊主要指剽竊者將被剽竊者的文字或學術觀點,經過改造后移入自己的論著,并當作自己的成果發表。 抄襲是公開的,剽竊是偷偷的、暗地里的。 早在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就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懲治學術不端行為,發出《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 通知指出,長期以來,高等學校廣大教學科研人員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潛心研究、獻身科學、積極進取、銳意創新,體現了崇高師德,樹立了良好學術風氣,為教學科研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發生在少數人身上的學術不端行為,敗壞了學術風氣,損害了學校和教師隊伍形象,必須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絕不姑息。